p.n.g. 用設計翻出日常的潛規則,招牌裡的社會學
Source: flat43
在街上行走時,人們會注意到什麼?是密集排列的招牌、日常對話中的流行用語,還是社群平台推送的最新議題?這些看似零碎的資訊,真實反映出社會當下的樣貌。p.n.g. 是台灣首個議題研究型品牌,關注這些日常細節,透過設計整理、解構,再轉譯成可視化的內容。
《招牌:》SIGN: Promotional Narrative Guidance
Source: 寶藝廣告
「招牌(Signboard)」作為 p.n.g. 的第一個議題展覽,即將於3月22日至3月30日在 PPP 時尚藝文空間展出。本展以臺灣招牌現況為基底,系統性梳理過往歷史,延伸為探討臺灣整體的美學價值觀迭代(街景/城市)。
《招牌:》展覽PPP時尚藝文空間登場
Source: La Vie
由沿岸制作於2023年發起的品牌「p.n.g.」,帶來的首檔企劃展覽《招牌:》(SIGN: Promotional Narrative Guidance),透過重新定義「招牌」於社會中的角色,以不同面向角度深入探究,逐一拆解招牌在社會長期累積的文化意涵。本展於3月22日至3月30日於 PPP 時尚藝文空間展出。
《招牌:》展覽揭密!p.n.g.帶你看懂街頭符號的時代變遷
Source: 經濟日報
歷時一年多籌備,由沿岸制作於2023年發起的品牌「p.n.g.」,將帶來首檔企劃展覽《招牌:》(SIGN: Promotional Narrative Guidance)。展覽將於即日起至3月30日於 PPP 時尚藝文空間舉行,透過多角度深入探究招牌的文化意涵,重新定義其在社會中的角色。
台灣招牌真的很醜嗎?沿岸制作新品牌「p.n.g.」首展《招牌:》
Source: Shopping Design
琳瑯滿目的招牌樣式與字體,從店家的正面、側面甚至地面上無限地長出,是台灣人日常的街道風景,不管美與醜,都已成深植於我們的文化和血液當中。 由沿岸制作於 2023 年發起的品牌「p.n.g.」帶來首檔企劃展覽《招牌:》(SIGN: Promotional Narrative Guidance),以 4 大子題,逐一拆解「招牌」背後的文化脈絡。
你有認真看過台灣招牌嗎?p.n.g. 首檔展覽《招牌:》邀請觀眾重新理解台灣招牌美學的演變
Source: GQ
歷時一年多籌備,由沿岸制作於2023年發起的品牌「p.n.g.」將帶來首檔企劃展覽《招牌:》(SIGN: Promotional Narrative Guidance)。本展覽將帶領觀眾重新審視生活周遭裡常見的「招牌」(Signboard),以不同面向角度深入探究,逐一拆解招牌在台灣社會長期累積的文化意涵。展覽現正於「PPP時尚藝文空間」展出。
非引戰:台灣的招牌就是醜嗎?──張柏韋╳陳彥安談「招牌:」
Source: BIOS monthly
2025 年,張柏韋和沿岸制作的陳彥安共同發起「p.n.g.」計劃,以社會學為經緯,織起文化的樣貌。品牌第一檔企劃展覽「招牌:」,在策展與創作中,留下更為深邃的提問——在單純的美醜討論之外,招牌還能不能有其他意義?
不只以美醜定論——p.n.g.《招牌:》展,探索招牌乘載的時代演變與公眾意志
Source: 500輯
由沿岸制作發起的品牌「p.n.g.」帶來首檔企劃展覽《招牌:》(SIGN: Promotional Narrative Guidance),於3月22日至30日於台北PPP時尚藝文空間展出。展覽規劃四大子題,與寶藝廣告合作搜羅不同時代與樣式的招牌,以多件裝置轉譯招牌乘載的訊息,展場規劃更讓人有走入招牌「內裏」探索之感。
沿岸制作p.n.g.首展《招牌:》登場!以社會學與設計拆解招牌,重新理解社會變遷與美學價值
Source: MOT TIMES
p.n.g.首檔展覽《招牌:》自審美演變與自我認同角度切入,解構招牌的時間軸、如何影響城市景觀與社會價值觀等,鼓勵大眾跳脫傳統二元框架,重新思考街景理所當然背後的「為什麼」與更多可能。
p.n.g. 展覽《招牌:》以社會為文本解構「招牌」,再定義美學價值觀
Source: Everyday Object
由沿岸制作於2023年發起的品牌「p.n.g.」將帶來首檔企劃展覽《招牌:》(SIGN: Promotional Narrative Guidance),透過重新定義「招牌」於社會中的角色,以不同面向角度深入探究,逐一拆解招牌在社會長期累積的文化意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