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fo    shop    media
  

文化的招牌 


日本漫畫中的台灣招牌
 


有人說《攻殼機動隊》背後所帶來的意義遠過其原本的設定,包含整個系列所象徵的烏托邦世界與賽博龐克議題。在整體人類文明發展中,我們可以窺看到科技與人性始終有拉扯,而有趣的是當《攻殼機動隊》以「探討機器物種與人類之間關係」而存在於我們心中時,整體所涵蓋的背景就不僅僅侷限在一個國家或地域。

《攻殼機動隊》由漫畫家士郞正宗繪製,並於1989年推出,後續由導演押井守執導的《攻殼機動隊》系列動畫陸續推出。我們深入探究押井守製作的系列時,會發現導覽所隱藏的細節令人驚艷。押井守製作1991年的《地獄番犬》時,當時團隊在台南取材大量的畫面,而這段停留在台南期間所經歷的種種,也成為日後押井守建構《攻殼機動隊》中重要的元素。

在《攻殼機動隊 S.A.C. 2nd GIG 第十七話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建構起來的場景與台灣似曾相似,不論是熟悉的建築景象、或是日常生活中的風貌,更有趣的是,我們在動畫中看見了「台灣早期招牌」。

畫面穿梭在常見的市場中,「臭豆腐、豆花創始店、按摩店、杏仁茶」等,我們看到繁體漢字出現在動畫中,不論是街景繪製畫面,還是招牌本身,我們總是能一瞬間抓到濃濃的台灣味。「香菇肉羹、魯肉飯」也令大家驚豔不已,由於台灣獨特的寫法「魯」更是一眼讓大家感到熟悉,早期因為「魯」近似「滷」常常讓店家用以代稱,時間一久,自然大家就常常書寫成「魯」。其中更有多處融合「基隆」、「高雄」、「臺北」各地的招牌場景,《攻殼機動隊 S.A.C. 2nd GIG 第十七話》儼然成為了一部記錄台灣早期1990年代景象的媒介,進而讓我們與現在的街景對照時,赫然發現有許多招牌仍然矗立在街道上。

Source: 《攻殼機動隊》第二季十七話,來源:bilibili


Copyright © 2024-2025 p.n.g. ltd. All Rights Reserved. 前期田調研究贊助單位: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